興福寺

興福寺_240328.jpg

身影倒映在猿澤池中的興福寺五重塔,是奈良的標誌性風景。傳說前身是根據藤原鐮足的遺願建成的山階寺,後遷至飛鳥稱爲廄坂寺,平城遷都後又被遷至現地的。而實際上興福寺是鐮足之子,藤原不比等發願建立藤原氏的家寺。中金堂建成後不久,就被收爲官寺。接著在721年(養老5年)北圓堂,726年(神龜3年)東金堂和五重塔,734年(天平6年)西金堂陸續建成,興福寺龐大的規模基本形成,平安時代初的813年(弘任4年),藤原冬嗣又修建了南圓堂。 隨著藤原一族勢力的壯大,興福寺規模也不斷延伸,寺院伽藍外又建設了一乘院、大乘院等子院,並宣稱與春日大社同爲一體,將春日大社的實權納入手中,1135年(保延元年)修建了若宮社,於翌年開始舉辦若宮祭。在不斷兼並寺院神社的同時,興福寺還招募當地武士,編爲僧兵,意欲統治大和一帶。 1180年(治承4年)在平氏的討伐下,興福寺堂塔建築全毀。其後歷經14年,又得到重建。1210年(承元4年)北圓堂也建成,1143年(康治2年)創建的三重塔,現在也被認爲是鐮倉前期重建的建築。1411年(應永18年)東金堂和五重塔又毀於雷火,東金堂於1415年(應永22年),五重塔於1426年(應永33年)重建。這段時期,興福寺勢力漸微,直到江戶時代,得到幕府的保護後,情況有所好轉。1717年(享保2年),金堂起火,引起的大火災又燒毀了大半堂舍,只有東金堂、五重塔、北圓堂、三重塔倖存下來。後來只有南圓堂按照原來的樣式得到復原。進入明治時代,在明治維新的神佛分離政策影響下,興福寺幾乎成了一座空寺,1872年(明治5年),除了中心的堂塔建築,其他諸院的堂舍,圍牆全部拆除,連五重塔也被賣了出去。1881年(明治14年),興福寺得到了重建的許可,逐漸開始恢復。1998年(平成10年)至今,復原興福寺昔日壯大伽藍的工作也在著手進行當中。

詳細資訊

地址 奈良市登大路町48
營業時間

國寶館・東金堂上午9點~下午5點(最後入館時間下午4:45)

休息日

無休

停車場

普通車46輛價格:1000日圓

門票

[國寶博物館入場費]成人(一般民眾/大學生):700日元學生(國中生/高中生):600日元兒童(小學生):300日元[東近堂入場費]成人(一般民眾)學生/大學生):300日元學生(中學生)·高中生:200日元兒童(小學生):100日元【國寶館/東近堂聯票(入館費)】個人及團體通用成人(一般學生、大學生):900日元學生(國中生、高中生):700日元兒童(小學生):350日元

費用(團體)

團體(30人以上)【國寶博物館入場費】成人(一般、大學生):600日元學生(國中生、高中生):500日元兒童(小學生):200日元【東近堂入場費】 [費用] 團體(30人以上)成人(普通學生、大學生):250日元學生(中學生、高中生):150日元兒童(小學生):90日元

聯繫我們 電話:0742-22-7755/傳真:0742-23-1971
無障礙設施

洗手間 一處

活動

追儺會 2月3日18:30~20:00 涅磐會 2月15日10:00~16:00 佛生會 4月8日9:00~16:00 放生會 4月17日13:00~ 文殊會 4月25日15:00~ 薪御能 5月第3個週五、六17:30~ 弁才天祭(三重塔公開) 7月7日10:00 大般若會(南圓堂公開) 10月17日13:00~

花季

藤花 5月上旬

國寶

北圓堂、三重塔、五重塔、東金堂、彌勒佛坐像、無著菩薩立像、世親菩薩立像、十大弟子立像、八部眾立像、維摩居士坐像、文殊菩薩坐像、金剛力士立像、不空羂索觀音坐像、四天王立像(南圓堂)、法相六祖坐像、十二神將立像、四天王立像(東金堂)、天燈鬼、龍燈鬼立像、四天王立像、千手觀音立像、佛頭

特別對外公開

4月28日~5月6日 北圓堂 每年都有變化 10月31日~11月3日 北圓堂 每年都有變化 7月7日 三重塔 10月17日 南圓堂

交通和公車站 近鐵奈良站出站步行5分鐘

地圖與訪問